【沈旭暉專欄】中英夾雜,才是真香港文化

Esquire HK - 沈旭暉
  • 5 Jun 2023

不久前,在YouTube和民主黨元老卿姐劉慧卿女士做了一個訪問。她一如以往,努力糾正我說話中英夾雜的「壞習慣」,然後,一位熱心觀眾傳來以下分享。

沈旭暉專欄

簡單而言,這位觀眾認為從語言學角度,中文採用的「語素文字」 (logographic,或廣義的「方塊字」) 系統,有很多內容不能表達,而不少語言都嘗試混合語素文字與拉丁語系,去填補先天不足。這方面,日文自然是最好的例子,基本上就是一個漢字和拉丁語系在地化的大雜燴。新加坡逐漸從英文+不同中文方言+馬拉文等,演變出自己的所謂「Singlish」,也可以說是類似例子。而且除了實際用途,這種逐漸形成的新語言,也是建構身份認同的重要一環。

沈旭暉專欄

分享了以上理論基礎後,另一位熱心讀者大有共鳴,於是示範了「中英夾雜文法」去說明以下問題,相信在非常時期香港生活的大家,也有共鳴:「講嘢嘅時候中英夾雜,可以話係香港人嘅一大特色。有啲更加成為典型香港人嘅經典詞彙。如此獨特嘅語言文化,絕對係香港一個重要嘅Identity。哎吔,就講就用咗。呢啲獨有嘅文化,當然需要記錄落嚟,如果唔將呢啲文化保存,就分分鐘從此消失。」

沈旭暉專欄

新一代對某啲嘅詞彙可能比較陌生,同時點都應該聽過吓。經典例如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」(人山人海)、「dead boy bun」(死仔包)、「go eat rice」(去食飯)、「Long time no see」(好耐無見),「so many people die no see you die」(咁多人死唔見你死)等等⋯⋯ 基礎上係英文,又唔係英文。係直接由廣東話翻譯,完全不理會文法,卻又如此過癮,香港人完全能夠琅琅上口。

沈旭暉專欄

我哋講嘢嘅時候亦都好鍾意中英夾雜,例如你會叫個同事「print份report出嚟」、「scan咗份document」、「出嚟食個lunch」、「book場」、「去shopping」、「出trip」等等⋯⋯對於香港人,呢類型嘅表達方式正常不過,一聽就明,對於冇喺香港生活過嘅人,就真係可能「拗晒頭」,而香港人卻會經常不自覺咁樣用咗呢個類型嘅說話模式都不自知,毫不造作,是真性情嘅表達。

沈旭暉專欄

除咗中英並重以外,我哋更加鍾意自創詞彙,有冇聽過「un頂able」、「con乜鬼sider」、「time明唔啱」、「in緊」、「grad咗未」等。呢啲基礎上係亂咁嚟,卻又毫違和感。就係過去百多年,香港呢一個華洋雜處,中西薈萃的城市,才能孕育如此文化,那種獨特性,是特色,是身份的認同,也值得自豪。

沈旭暉專欄

最後,由細到大都勁中英夾雜,程度係聽到人casual講嘢、但用正式中文翻譯(尤其音譯外文terms,你試吓將LV講做路易威登?),會覺得好cringey老尷。但寫作嚟講,香港人嘅「我手寫我口」就只能自己enjoy,好難發揚光大,可能要中英+口語三語出版?Sir Walter Scott 用Scottish dialect寫作,自成一家,一樣無損佢影響力;曾經嘅周星馳港式笑話都有唔少外國影迷欣賞,究竟香港幾時可以再輸出文化?

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
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
Loading...
YOU MAY LIKE
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
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!!
下篇文章